近日,中建八局承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001标段通过行业验收,为项目早日投用打下坚实基础。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001标段,总建筑面积约57.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与地基处理、水泥混凝土道面、场内排水沟以及相关管网施工等,作为国家民航“十四五”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战略部署核心工程之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投用后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飞机起降58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20万吨的需求,全力助推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化整为零 “翼下会战”完美收官
项目施工区域与机场现有运行区相接,需要不停航施工,,被称为“机翼和螺旋桨下的会战”,其工序繁多复杂,风险高、管控难,是江北机场历次改扩建中规模最大、施工范围最广、难度最大的一次。
项目采用“化整为零”的施工策略,根据机场运行情况,将不停航区域划分为多个作业单元,建立"分区分批移交-模块化施工-分区域退出"流水线作业模式,同时,借助BIM技术对52项工序进行4D模拟推演,实现施工流程的精准预判与时空资源整合。
历经22个月攻坚,项目团队成功克服空防安全管控、运行系统切换等关键技术难题,各功能区均较原计划提前完成,项目分6个批次竣工验收移交业主投入使用。
多措并举 品质把控一次成优
针对道面结构、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水稳基层、消防工程、污水工程等,编制《样板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无样板不施工”,同时,项目部执行“三检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实测实量,并邀请质监站监督阶段性验收,6次阶段性验收均一次性通过。
面对传统施工效率低、质量管控难度大等问题,项目团队与业主单位联合打造机场场道工程数字化施工质量监控技术,与现场实测实量相结合,有效采集夯击次数、提锤高度、碾压遍数等关键指标数据,弥补了传统施工质量监管短板,工程实体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
技术赋能 创新加持质效双收
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线性工程,传统施工主要以模板、脚手架施工为主,存在质量观感差、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不高等问题,项目团队将箱涵台车与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相结合,形成“机场排水箱涵台车+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打造箱涵结构内模支撑体系,实现质量观感与安全文明施工双提升。
为解决项目软弱地基处理难题,团队针对不均匀的不良地层,开展了3000kN·m能级强夯置换试验,确保夯击次数可控制为25~30击,有利于控制不均匀沉降和整体沉降,并总结形成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项目团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QC成果2项、中文核心期刊2篇、省级工法1项、授权专利9项。